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23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是水生态系统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水环境管理政策开始强调生态保护,重视流域水生态质量,先后开展了以水生生物为核心的河流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研究计划。然而我国目前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主要以传统的理化监测指标为主,缺乏指示水生态变化的水生生物指标,单一的水质改善无法反映水生态环境好转这一长远目标,不能满足“十四五”水生态环境管理由以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转变的总体要求。本研究系统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与业务化运行方面的先进经验,总结梳理我国水生态监测与评价试点已有的工作基础,分析制约我国当前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关键问题,从保护目标、管理模式、监测网络、科学研究和公众参与五个方面,提出开展我国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和业务化运行的有关建议,为准确评估和预测流域水生态质量状况的变化、开展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持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72.
张怡晅  庞锐  任源鑫  程丹东 《湖泊科学》2022,34(5):1550-1561
城市非点源污染向水生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溶解有机物(DOM),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广泛分布于自然水体中的一类成分和结构复杂、含有多种高活性化学官能团的大分子聚合物,是DOM的重要组分,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能量流动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影响. 光化学反应和微生物代谢过程被认为是控制水体CDOM转化、降解和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 然而,对城市化如何影响CDOM组成以及光化学和微生物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城市水体CDOM动态的理解是不足的. 因此,为评估光化学过程和微生物代谢对不同城市水体CDOM降解与转化的贡献,解析不同城市水体CDOM光化学/微生物降解作用机理,本研究在英国伯明翰选择3类具有典型DOM来源的水体样本,通过实验室9 d受控培养实验,对比分析光化学以及微生物影响下CDOM来源和组成的变化. 结果表明:(1)城市河流由于接受上游污水排放及较短的水力滞留时间,含有丰富的芳香性碳,其CDOM光化学活性明显高于湖泊,光化学降解率为16.60%;(2)城市湖泊CDOM受人类活动影响,自生源类荧光成分富集,生物活性高,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CDOM增加了62.16%,而相较于城市湖泊,非城市湖泊由于接受周围景观土壤输入的大量腐殖质类CDOM,光照对其降解转化作用较为明显; (3)光化学过程促进了陆源CDOM中大分子类腐殖质物质降解成为生物活性高的小分子化合物,刺激微生物代谢生成类蛋白质类有机物; 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导的CDOM在光照过程中被转化为难降解状态,生物活性降低,CDOM微生物代谢过程被抑制. 研究成果为城市水体不同CDOM来源及活性差异特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城市河流的可持续开放与管理.  相似文献   
573.
为了探讨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细菌的群落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于2017年9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16S rRNA分子标记进行单分子测序,分别对两湖共57个位点的水体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同步监测了水体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洞庭湖和鄱阳湖共发现水体细菌20门42纲93目191科533属,在门水平上,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体细菌组成均以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水环境条件有显著性差异,鄱阳湖的空间差异性大于洞庭湖;Mantel分析表明显著影响蓝细菌类群和其他类群组成的因素较为一致,在洞庭湖以物理环境因子和营养盐因子为主,而鄱阳湖以物理环境因子为主;零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机性过程为两湖水体细菌的群落构建机制的主要成分,占比分别为58.8%和79.7%。总体来说,鄱阳湖水环境空间异质性更高,水体细菌受到一些水文水动力学因子介导的物理环境因子影响,且其群落构建机制由随机性过程主导;洞庭湖水环境空间异质性较低,水体细菌受到物理环境因子和营养盐因子的共同影响,其群落构建机制由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共同决定。认识两湖水体细菌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差异,对两湖...  相似文献   
574.
A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selenium in marine aquatic products by HG-AF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inorganic selenium to volatile SeH2 which is bubbled out by carrier gas of pure argon, and then swept to Ar-H2 flame quarts atomizer to measure it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he hydride generation, transportation, atomization and some instrumental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by a kind of orthogonal desig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selected are as follows: reactive acidity, 20% HC1; the amount of NaBH4, 4.9mL; gas flow of argon, 600mLmin^-1; atomizing temperature, 200 ℃ ; negative high voltage, - 300V; light current, 100 mA; integral time, 7s.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0.072μgL^-1 for selenium. The calibration curve shows a satisfactory line inthe concentration range from 0.000 to 1.000μgL^-1 Se. The recovery is 95.8%-102.2%.  相似文献   
575.
于2006年5-11月对东海泉州湾赤潮监控区四个监测站位开展赤潮常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别以各站位23项水质理化生物环境因子指标为自变量,相应赤潮藻类优势种的细胞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各站位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的细胞密度多参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所有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都接近于1,方差分析的结果均为回归极显著,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作为相应赤潮优势种细胞密度预报方程的高度有效性,将对今后泉州湾的赤潮预报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76.
泉州湾赤潮藻类优势种演替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6年5—11月对东海泉州湾赤潮监控区设定4个采样站位,进行赤潮常规监测。结果表明,泉州湾藻类优势种由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及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赤潮生物组成,虽然中肋骨条藻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但有3个站位出现了上述优势种的演替。通过深入分析该海域水质营养盐含量及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对赤潮藻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发现由于不同的赤潮藻类种群具有各自的生态习性及适应环境的生长增殖策略,海域水质营养盐含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赤潮藻类种群增殖竞争力间强弱的相对变化,而种群增殖竞争力强的种类有可能迅速增殖取代原有的优势种而演替为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77.
近年来由海洋生物入侵造成的核电冷源安全事件频发,表明冷源安全已成为核电安全与可靠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发生的主要冷源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冷源致灾生物的分类特征及其致灾机制,探讨致灾生物的筛选及分级预警标准,解析相关的探测技术、预警手段及处置方法,提出致灾生物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期为更好应对解决滨海核电冷源安全问题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8.
近海污损生物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污损生物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差异,各近海海区污损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点会出现不同,但基本上均由双壳类和无柄蔓足类构成污损生物群落的主要框架。开展数学生态模型研究是准确预测污损生物群落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键,但这需以大量的实海调查资料及数据库的构建为基础。此外,探讨污损生物群落的演替变化机制还可为海洋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开展近海污损生物研究不仅在海洋产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79.
沉积物对珊瑚礁及礁区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中日益增多的悬浮物和泥沙沉降是导致珊瑚礁严重衰退的原因之一。沉积物覆盖在珊瑚礁生物表面,影响其呼吸作用,而海水浊度的增加会减少光合作用的可利用光。过多的沉积物改变了礁区的物理以及生物过程,从而对珊瑚礁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有效评估珊瑚礁的变化趋势,如优势种丰度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等,应用标准的监测方法进行长期监测对于掌握这一复杂生态系统的变化是非常关键的。综述了沉积物对珊瑚生长率、生长形态、代谢和繁殖与补充以及礁区生物的影响,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珊瑚礁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0.
王娜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23,47(6):124-129
塑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在自然界积累,并在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裂解,产生粒径小于5 mm的碎片和颗粒,即微塑料,全球的水生生态系统都发现有一定程度微塑料污染。各种水生动物,包括人类经常食用的鱼、虾和贝类等水产动物,都不可避免摄入微塑料,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微塑料中含有添加剂,其表面可以吸附周围环境的化学物质甚至微生物。动物和人摄入微塑料,可通过胃肠道转移到其他器官,给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从水产动物中的微塑料、人体暴露途径和潜在毒性3个方面,对水产食物链中的微塑料及其对人健康的潜在危险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